时间:2021-06-24 07:08:30
1、判断题 (12分)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1分)
⑵该同学在论证第一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3分)
⑶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五四”以后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⑷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请问他引用这则材料将论证什么问题?(1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这两次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贡献。(3分)
参考答案:
⑴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或中国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文化)。(1分)
⑵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3分)
⑶十月革命的影响;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五四运动的推动等。(任意2点,2分)
⑷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或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的问题)。(1分)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和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贡献: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3分)
本题解析:
本题命制角度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或中国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文化),来让学生掌握它的发展历程。第(1)问注意从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大角度来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第(2)问考查“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要求学生能归纳出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史实。第(3)问实际是考查学生一个理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要求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第(4)问比较简单,是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及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今世界,国家或共同体之间越来越多的通过对话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11月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新加坡宣言》强调,APEC的共同目标没有改变,即通过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宣言涉及如何推动可持续增长,抵制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人类安全,打击腐败,提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以及加强APEC作用等。??
?——新华网
材料二?199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成立。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11月将在韩国首尔举行第五次峰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PEC成立以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3分)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APEC来促进中国的发展?(4分)
(2)两则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3分)并指出它们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性。(4分)
参考答案:(1)成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3分
)
利用:以此为平台,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吸引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就业;促进产生结构的调整。(4分)
(2)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3分)
矛盾和统一:区域集团的排他性、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矛盾与冲突;区域集团又具有开放性,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阶梯和途径,体现两者的统一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的这段话()
A.肯定了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B.明确反对郡县制
C.否定了部分人的错误看法
D.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魏文帝(曹丕)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人(士、农、工、商)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六年,吏部尚书陈群以选用不尽人员,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卷十四《选举二》)
“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论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后,安得有不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
以上材料说明,魏晋时期选拔人才时,定品级由1)皇帝2)吏部尚书3)中正官
依据是4)家世5)道德6)才能
A 3)6)? B 2)4)? C 1)5)? D 3)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论人,唯问中正”来看,定品级的中正官,由“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来看,定品级依据是家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