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6:48:56
1、判断题 “你下岗,我上岗”这句出现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话语,令全体国人激动不已的主要原因是
A.从此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澳门回归,从此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项正确,香港的回归,开创了香港的新纪元,也给内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C项错误,台湾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D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实施。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先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一题属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各个民族平等的态度,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同等对待的史实,符合唐太宗的主张,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
参考答案:
(1)“战国”改为“春秋” ;“调和”改为“对立” ;“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3分)?(秦汉)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
(2)不同:孔子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义利观念的进步(4分)
背景:宋朝时,秦汉前的儒学不能适应中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加之佛学和道教的发展,因而,理学在继承发展儒学的基础上,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形成中国儒学新思想。(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再结合史实,即可指出错误及其改正之处,结合历史阶段的儒学特征即可概括出主题。
(2) 根据材料二“南宋朱熹...“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可对比出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思想状况、政治需要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民为贵”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糅合佛道思想,完成了儒学的哲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所以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和史实,②④两项是先秦儒学的重要特点,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让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可见,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
点评: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