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1-06-24 06:45: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的信息说明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  )
①推行代田法 ②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 ③实行土地公有 ④实行集体耕作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即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符合题意;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的耕作技术制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②符合题意;③是土地制度,④是劳作的方式,都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③④。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耕作方法与制度
点评:解答本题有效信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①②的耕作方法与制度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重复和最大化的使用土地,而③是土地的所有的问题,④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明清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