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6:41:12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B分别是谁?(4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原因何在?(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4分)
参考答案:(1)孟子 荀子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而“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则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人物A和B分别是孟子和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当时肯定不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它能起到抑制统治者暴政的作用。“制天命而用之”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2)材料二中的“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足以证明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主要从有利于从思想上来巩固大一统的政局来进行解答即可。
(3)材料中的“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足以证明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的看法是:孔子并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对孔子的思想言论进行猛烈的批判。李贽的思想的成因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当然一味的批判也全盘否定了孔子思想当中的积极的因素、人文的因素。所以一定要科学的看待李贽对孔子的批判。
(4)材料中的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足以证明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的原因只可能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权势者们”当然是指统治者们,正是因为统治者们的推崇,所以才造成了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主要突出其消极意义。
(5)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既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既有其人文精神的一面,也有其“三纲五常”弊端明显的一面,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才能做到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大力提倡国学、儒商的今天学会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荀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的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克己复礼” ③“兼爱” ④“无为而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③“兼爱”是墨家墨子的典型的思想观点,④“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典型的思想观点,所以凡是含③或者④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另外,①“仁者,爱人”和②“克己复礼”均是孔子的非常典型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为了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兴办了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私学趋向衰落,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与汉武帝时代史实不符,答案选B。
考点:汉武帝的崇儒举措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7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4分)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
(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6分)
参考答案:(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2分)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4分)
(2)坚持君主专制。
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4分)
(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分)
秦朝时受到压制。西汉武帝时上升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
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4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政治和教育思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和教育思想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第二小问,由已学史实可知未被认可,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可得出其核心思想是加强君主专制,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出的发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可以看出材料四的核心思想: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隋唐以后,关羽在不断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道德化。从宋代起,说书人为了渲染关羽的“仁义”,将史实加以修改。到明清时期,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已经超过了对孔子的祭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关羽成为观念中的英雄
B.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C.道教地位上升,儒学地位下降
D.宋以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关羽在不断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道德化”、“渲染关羽的‘仁义’”、“超过了对孔子的祭祀”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儒家思想占主流;C项表述错误,儒学地位在隋唐以后在上升,特别是在宋明时期;D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材料的核心,即体现出民众对关羽的无比崇敬,关羽成为“仁义”观念中的英雄人物,A项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