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6:41:12
1、选择题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学正统地位,各种思想体系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求,彼此借鉴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学者徐晓望认为宋代的福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是使南亩之民转而为纸工者十且四五,东南之俗为尤甚焉。盖厚利所在,情农不劝而趋”……“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竹纸出古田、宁德、罗源村落间。……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纸出侯官赤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
——徐晓望《宋代福建史新编》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造纸业的发展因素。(4分)
材料二 《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宋代进士分布图》
(2)据材料二,比较宋代福建书院与进士分布的共同点。(4分)
材料三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印刷术的普及;对书籍需求的提高;丰富的原料来源;造纸获利丰厚(4分,任意两点即可)
(2)共同点:北多南少;东部多西部少(任意一点得2分);进士分布与书院发展相匹配(书院数量和该区域的进士人数相匹配)(2分)
(3)特征:成为文化大省;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领先于全国;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任意两点得4分)
原因:宋代印刷造纸业的发展(或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任意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的答案需要在充分阅读分析材料后得出。依据材料一中“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盖厚利所在……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信息从“印刷术的普及、书籍市场、原料来源以及利润”的角度归结答案。
(2)该题以图表作为命题的素材,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解读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将图表隐含的信息转化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有效的文字信息。结合材料二中图和表格从地区分布以及人数上进行比较,地区分布明显是东部多、西不少;南部少,北部多,表格中书院数量与右图中进士人数相匹配。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福建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科技发明、教育思想推动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概述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书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体现了敬畏人民力量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
A.“齐物我”
B.“正君心”
C.“致良知”
D.“存天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观点,与儒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 省事节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另外,清心寡欲,顺其自然是道家,善用权术,建立权威是法家,爱人如己, 省事节用是墨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