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6-24 06:39: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题中所示“中共十二大报告”(1982年)和“扩大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综合来看,中共十二大召开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广,已经对城市经济体制有所触动,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起)还未开展,仍然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增强企业活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松绑指对内改革给企业以经营的自主经营权力,不再是以前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府管理,但这种做法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放开的,是逐步的,1984年时ABD三项内容尚未出现,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在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新时期外贸迅速增长的原因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②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