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20年必看版)(五)

时间:2021-06-24 06:38: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时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假如在唐朝鼎盛时期经商,你认为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经营哪些物品更加有利可图?为什么?商业的发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3分)


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②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
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③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商品经济繁荣。④长官、洛阳、扬州是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商贾云集。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
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⑥出现了柜坊和飞钱,便利了商品贸易。(6分)
(2)不利条件: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③商业交易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3分)
(3)物品:①丝织品。②瓷器。(1分)
(4)原因:①数量多,技术水平高。②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分)
(5)作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注意:答条件、影响时,运用规律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作答,同时注意与商业直接联系的相关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曾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它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带着这样的理念,他死后将所有财产的1/5“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诺贝尔设想的“解决办法”的实质是什么?后来(20世纪上半叶)订立的哪两个全球性国际条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理念”的基本体现,据此,你认为他提出“解决办法”的根本愿望是否得到了完全实现?为什么?
材料二?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
(2)分析爱因斯坦作出这番“预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理想?


参考答案:(1)实质: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国际联盟盟约》《联合国宪章》(答“非战公约”亦可)。
没有。因为霸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存在,导致战争不断。
(2)核武器拥有足以毁灭世界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表达了爱因斯坦爱好和平、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两位历史人物所说话语的用意和基本立场。第(1)问中的实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解除军备”“为……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即可得出答案;国际条约可结合时间来判断。第(2)问较简单,可以从爱因斯坦对和平的基本立场和他时科技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9年10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以防止一种排他性的大陆主义的出现,这种大陆主义可能会变成一个对北大西洋地区其他国家进行歧视的工具……”,“对于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是出于那种牺牲更广阔的大西洋集团观念的第三种力量看法的成长”。美国这份报告的意图是
A.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力量扩张
B.领导北约在冷战中发挥作用
C.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D.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了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可以看出不是针对共产主义的,A和B排除;实际上这段材料主要是针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所进行的报告。由材料中“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可以看出不是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而是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井田之外已经出现了私田,并受贵族的重视,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到战国时才完全确立下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在词中吟咏的“一桥”建成于
A.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一桥”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