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史》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1-06-24 06:37: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浦东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改革开放后深圳作为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迅速腾飞由一个偏远的小渔村快速转变为一个国际型的大城市,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所以答案选C,A项开放在深圳之后,它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成就的突出代表,B D两项与深圳一起成为首批中国开放的经济特区但没有获得上述称号。
考点:经济特区的开办
点评: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四个经济特区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科工贸一体化,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外向型区域。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以下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康乾时期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与增长
B.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D.康乾时期的“盛世”是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A项错误;中国经济总量总体增长,在世界上并不处于落后地位,C项错误;但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B项错误。故选D。
考点: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昙花一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E.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F.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G.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H.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I.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G.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一小题,A项中《史记·食货志》详细记载了我国历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也记述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B项中《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C项中《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D中《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D。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干中“大量出口”这以关键词正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证明,故选D。
第三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回忆教材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是指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对四项说法进行分析判断,第1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法正确;第2项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故第2项错误;第3项七月事件发生,革命的和平发展被打破,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故第3项错误;第4项新中国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点评: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确立。体现出了一下演变的规律与特点1.由空想到科学2.由理想到实践。3.由理论到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D.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战国后期,申鸣为楚王征伐作乱的白公胜,即使亲人被作为人质,仍然坚持为王效力,做君的忠臣,说明此时期,君王的政治地位提升。故选C。A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下级叛乱经常发生;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等级关系;D项错误,材料并非认为纲常伦理遭到摈弃,而是在忠君方面胜过了尽孝。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战国后期君主地位的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