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十)

时间:2021-06-24 06:3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人将法律传播到全世界
B.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C.罗马人将宗教传播到全世界
D.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马帝国不断侵略扩展,建立起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通过罗马法维系了帝国统治,所以说“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美建交后,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对华投资呈增加趋势
B.能够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
C.中国可以引进美国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D.两国消费者都能购买到更丰富的商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语“经济贸易关系”,中国能否引进美国最新的高科技成果与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事实上也没有能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A的表述中各民族过于绝对了;喇嘛教属于藏传佛教,清前期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可见康熙的行动与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维护国家统一有关,是为了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C中不是为了控制思想言论,错误;D中不能表明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变化,知识处于统治的需要罢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特点是
A.严刑峻法 
B.实行仁政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出处:汉宣帝时比较重用刑法,他的儿子,后来的汉元帝,就上言建议宣帝多用道德教化。宣帝听后说,我们汉家有自家的制度,历来就是“王”“霸”兼用,礼法并重,怎么可以只用德教呢?联系所学知识,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儒法并用,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AB不对,只是对题干片面意思的理解;C不对,这是汉初的治国思想。
点评:注意汉代儒学已经吸收法家等学派思想,形成儒法结合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反映了“第四媒介”改变了人们的(? )
A.学习方式
B.办公模式
C.娱乐途径
D.经济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第四媒介”指互联网,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由于其具有传播信息量大,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再依据材料可知,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方面,所以D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