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6:22: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标语,就是人们书写在墙上,张贴或张挂在公众场合的文字简短的宣传鼓动口号,一些标语经过无数?的春秋忠实地记录着某段历史。“总路线光芒照,大跃进快步跑,人民公社办得好”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标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主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回顾已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所述现象是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因此D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相关知识,完成序号处内容:

项目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国家元首名称
国王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制
选举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内阁大臣
内阁总理

总统
A. 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世袭制?④有?⑤首相?
B. ①国王?②任期制?③世袭制?④无?⑤内阁
C. 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任期制?④有?⑤首相
D. ①首相?②任期制?③任期制?④无?⑤内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法国国家元首名称是总统,德国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是世袭制,美国国家元首任期是任期制,德国国家元首有实权,英国政府首脑名称是内阁,所以本题是C. 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任期制?④有?⑤首相,本题很巧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相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当着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面,在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念碑前长跪不起,换来了世界人民对德国人民的谅解。但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日本政府做出类似的反省,我们倒是看见了日本政府的首脑小泉带头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在日本,甚至有人试图篡改教科书中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内容。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日本右翼势力影响,必然造成日本国民普遍回避提及侵华战争。
(1)据材料概括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持此态度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态度:德国对自己的侵略行为做了深刻反省;日本则拒不反省侵略战争的罪行。(4分)
(2)原因:历史上消灭日本法西斯不够彻底;战后初期美国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日本右翼势力影响。(6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本题可依据当今史实来分析回答,可以不依据材料内容来回答。日本在二战后的很多领导人不承认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的种种罪行,近年来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是日本拒不承认错误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而德国在二战后认真反思自己的罪行,彻底的清除了军国主义思想,而日本却在变本加厉的发展军国主义,材料中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承认罪行的突出表现。
(2)第二问,日本持此态度的原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日本国家主观的原因,日本在二战后仍然保留了天皇制,所以封建残余很严重,军国主义思想深厚。战后美国为了它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而大力扶植日本,才使得日本在二战后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在与中国的争端中有所依恃。再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煽动,所以日本国拒不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四库全书》将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如果你要查阅孟子用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经部收儒家的经典及小学(文字音韵的训诂)方面的书。故应该查阅经部。A 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德、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形式各异,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行政权
D.外交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