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1-06-24 06:19: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即使是在罗马帝国极西端的英伦海岛,丝绸的流行也不亚于中国的洛阳。为了获取丝货等物,罗马每年的花费不下一亿赛斯太斯(罗马货币)。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国。在大量吸收中国丝货的同时,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也运来中国,其棉、毛织物畅销中国。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载东西方丝绸贸易商路的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影响。(6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自己寻找粮食)。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卷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治者和唐太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的认识和政策,并说明其不同的后果。(8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来源:学*科*网]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5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四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6分)
(请勿在此作答)


参考答案: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3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3分
(2)隋朝将大量粮食藏于国库,不用于解决百姓的生存需求;(2分)唐太宗则主张百姓家中有足够的粮食。(2分)隋朝因百姓的反抗短暂而亡;(2分)唐太宗时国力增强,社会安定。(2分)
(3)政治因素:统一、和平的政治社会环境(1分);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1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繁荣(1分)、国内最大金融中心(1分)交通便利(1分)
(4)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2分);开埠通商,上海成为中外商贸中心(2分);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要求结合所学回答,根据所学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开辟的。分为以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和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关于丝绸贸易的影响可以这样分析:既是贸易,可从对双方经济的往来、贸易的发展来分析;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经济往来必然会带动双方文化的交往。再结合“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可以得出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可得出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佛教”“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等来到中国则说明丝绸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2)本问考查古代统治者针对粮食安全的的治国思想。材料中明确说明了隋朝皇帝的认识,唐朝统治者的认识则是通过对隋朝灭亡的教训来反映的。“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不怜百姓而惜仓库”说明隋朝发生灾荒时,国家却将大量粮食藏于国库,不用于解决百姓的生存需求;而唐朝统治者认为“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结合唐太宗“存百姓”的主张,可知唐太宗主张百姓家中有足够的粮食。隋朝粮仓的富足反映了对百姓的剥削之重,灾荒得不到救济必然会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因此隋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唐朝时轻徭薄赋、缓和了阶级矛盾,出现了国力增强,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
(3)综合材料中出现的“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可以看出主要是工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娱等,可从扬州产业地位和发展程度来分析。同时问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政治环境、政策、市场的发展、货币、商人或商人群体、三大产业的发展、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从政治上来说明清时期是同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统一的国内市场。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商业繁荣。再加上扬州是国内最大金融中心、文化娱乐产业发达和便利的交通,推动了扬州市镇经济的发展。
(4)本小问考查上海发展成为近代化大市的因素。作为非政治中心,上海发展成为近代化都市的主要因素和工商业发展有关。根据所学可知,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得益于最早开辟为通商口岸,推动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较早地接触西方工业文明并创办近代企业,再加上材料中提到的“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和上海位于南北海运线的中心位置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对外贸易丝绸之路;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统治者对农业和农民的态度;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明清市镇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口岸城市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
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依据材所学可知,A是指西北的坎儿井;B是指四川地区的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岷江流域,故B项符合题意;C是指郑国渠;D是指大运河。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水利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清代经济的发展。分析题干的趋势图可知,农业税基本在2000万两多一点,故①正确;工商杂税增长较快达到将近6000万两,远超农业税,这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②③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且从图中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故④错误。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农业税;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代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参考答案: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铁犁牛耕。(2分)
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3分)
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可以明显看出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和铁犁牛耕的耕作模式。(2)材料二中文字“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直接说明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同样文字“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表明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③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官府对于百姓的剥削致使购买力下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