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6:16: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重大变化,知识经济兴起,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世界人民更加团结,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问题。知识经济的特点有(  )?
①低失业率 ②低通货膨胀 ③低财政赤字 ④高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知识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力量弱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孔子思想不适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实际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因而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也就是孔子的思想不适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实际,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了历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改变决定文明的转型。铁犁牛耕等新生产工具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A符合题意;B、C不是转型的主要原因,D发生在秦以后,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族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否。从以下两幅图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兼并战争更加猛烈③自然环境恶化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对峙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能看出诸侯国的更替以及北方少数 民族的变迁,但并不能看出自然环境的好坏和经济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