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1-06-24 06:07: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 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制度为保障 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956~1966年,当然没有市场经济,所以凡是含③均是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①②④。另外,1956~1966年的确是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确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却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史书中描述一位学者,说他:“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经、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把历经秦朝焚书的摧残、汉儒支离的解释、魏晋时期的忽视,而难以理解的古代典籍,加以整理,使圣贤的义理焕然大明,各得其所。”这位学者是谁?
A.周敦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信古人”、“读古书”为格物致知的方法,很重视读古书。陆九渊和王守仁反对读书,认为吾心即理,不需要读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说明 ( ?)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打破
B.海峡两岸已经实现三通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有了直接交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说明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打破。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武汉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
B.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C.维新派在此地创办了“时务学堂”
D.大革命时期取得反帝斗争巨大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武昌,并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政府曾迁都于此,并取得反帝斗争巨大胜利(收回英租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曾组织武汉会战;一五计划时期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等。“时务学堂”的住址在长沙。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厂商/合作者
产品/服务
成 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 40.00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 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11.80
富士康 Foxconn(中)
组装
$ 6.50
注:$是美元的简称?——《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数据显示苹果手机由世界各地多家厂商联合生产组装而成,这种生产加工模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程,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材料主旨体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