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6-24 06:07: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与认识,从材料“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可以得出历史的价值在于对现实服务,否则无任何用处,据此C符合题意。 A表述有误,历史的过去性材料认为没有价值;B表述有误,理论指导问题材料并未体现;D表述不合史实,横向联系说的是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材料并未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经济学家把现代化定义为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一个过程。社会学家指出,现代化的其他特征包括:唤醒和激发大众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直至目前才树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信赖。”材料认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现代化的认识
A.是相同的
B.是矛盾的
C.是毫无关联的
D.是互为补充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经济学家“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和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说明二者存在相同的地方,故本题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秋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段及每个时间段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13分)
(1)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苏联。(任三点,3分)
(2)行文逻辑:1分
观点?史实(论据)
总观点?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1分)
分观点1 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1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经济、政治.军事上共3分)
分观点2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共3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说明欧洲在经历战争的苦难以后,意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2)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此类学科综合大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选取材料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1年10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当今世界除APEC外,还有哪些重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说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7分)
(2)简要回答亚太经合组织形成的原则及重大历史作用。(7分)
(3)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3分)


参考答案:(1)欧共体、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靠单个国家的力量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经济合作促使一些国家彼此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③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或相近、相似的历史背景也是促进区域集团形成的重要因素。
(2)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作用:①成为发展环太平洋地区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交流合作的纽带。②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③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3)①二战后,日本等太平洋西岸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国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迅速发展,美国重心的转移,使世界经济、文明重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了太平洋两岸。②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在环太平洋地区。③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21世纪应该是“太平洋的世纪”。


本题解析:本题以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为情境,设计了关于亚太经合组织及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问题,问题考查全面,既有教材基础知识,也有对原因的分析,还有对观点的评价,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