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秦始皇》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1-06-24 06:06: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A.轻罪重刑
B.轻罪轻刑
C.重罪轻刑
D.重罪重刑



2、判断题  竺可桢先生曾经根据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时期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时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 ]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
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气温比较适中



3、判断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千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贯穿,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赢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87年遴选《世界遗产目录》时对秦陵兵马俑的评价词: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请回答:
(1)据材一指出秦俑的主要特点,材料中的“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对长城有这样的诗:万里经营到海崖,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民生力,天下何曾属尔家。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众志,皇图巩固在于斯。
——《清诗别载选编》?
? 材料三:康熙三十年(1691年),工部奏请修筑古北口一带倾坏的边墙。康熙帝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也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也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对秦始皇军事举措的评价如何?理由是什么?你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军事举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康熙帝对秦修长城的基本看法。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