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6-24 05:37: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数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材料表明劳合·乔治担忧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B.对德国的过分削弱会激起新的民族矛盾
C.民族自决的提议会使德国东山再起
D.众多小国政权的不稳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一战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是其传统政策,故不能过分削弱德国,其出发点是怕引起新的民族矛盾,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战中率先使用下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

[?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中不难发现英、德、法三国1921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明显低于1913年的水平,说明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没有体现材料的意图,故答案选A项。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
1915年
1 744 657
1 202 000
1916年
2 799 772
1 688 000
1917年
6 623 623
2 937 786
1918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
1918年第二季度
963 370
1 243 274
1918年第三季度
892 546
1 384 110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的名称及交战双方。(2分)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4分)
(4)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4分,一个或多个均可)


参考答案:(1)日德兰海战。交战双方是英国和德国。
(2)时期: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船只是建造船只的2倍以上。
战略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失败的原因: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国家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反潜艇战。
(3)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原因:1914年8~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4)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史实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的数量增加,战争呈现胶着化。
史实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史实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6年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巨大,损失的船只的数量远远超过建造的船只的数量;第(3)问,根据材料二的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数据变化体现在协约国军需品日生产量上,反映了一战中战争规模的升级,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同盟国受重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


参考答案:(1)特点:
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
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
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8分)
(2)特点:
①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②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
③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3分)
不利条件:
腹背受敌,两线作战。(2分)
影响: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2分)


本题解析:(1)从图14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是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此外还有法德矛盾等。从图15可以看出国际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一方,说明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2)一战的特点可以从材料中的图示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同盟国作战的最不利的地方是腹背受敌,既面临着西方英法的攻击,东方还有俄国。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