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1-06-24 05:34: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改革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请回答:
(1)这两种类型的改革分别有哪些?举例说明。(中外各一例)(7分)
(2)请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概括“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积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如:商鞅变法。(1分)废除井田制,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最终推动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1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分)该改革主要是为了解除国内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抵御西方殖民国家对埃及的侵略。创办近代工业,发展教育,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军事改革,但改革未能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2分)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统治内部改革。(2分)
(2)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1分)积极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分)


本题解析:(1)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分析理解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根据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中外改革各举一例说明。
(2)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或者通过材料“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获得一些启示分析归纳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A 是王守仁致良知,B 是黄宗羲的观点,C 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观;D 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故选C。
点评: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世界的本源上,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即使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极大地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宋明理学中的积极地成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孟子思想中能够体现早期思想基础的是“民贵君轻”的内容,故选C。A项是法家思想;BD项是道家思想,直接排除。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4年,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西欧国家
[? ]
A.在国际关系中决心与美国决裂
B.已经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
C.开始放弃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D.希望摆脱美国控制,联合自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