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抗日战争》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6-24 05:32: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抗日战争中存在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互为依存,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主要战场。这两个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领导,抗战路线与作战方式是不同的。在抗战初期即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抗击了主要的日本兵力;但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则抗击主要的日军,因此,B项的说法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
光荣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英国工业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图片1?图片2?图片3
??
英国宪章运动? 1864年圣马丁教堂集会
图片4?图片5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片1,光荣革命后,英国于1689年、1701年通过了哪两部法律文件?对英国政治、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6分)
2.图片2对于图片3的发生有什么影响?(2分)
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为什么工人还要进行宪章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失败表明了什么?(4分)
4.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图片4英国宪章运动,图片5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反映了当时工人运动的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1.文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2分)?影响: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或,把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4分)
2.随着工业革命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谋求参政权和选举权。(2分)
3.原因:工人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2分)表明: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才能取得胜利。(2分)
4.特点: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与工人实践相结合;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一个组织“(它)国际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这个组织是(?)


A.第一国际
B.第二国际
C.巴黎公社
D.共产主义者同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共产党: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
(2)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