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5:22:26
1、选择题 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通政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宣政院是元朝时开始设置的中央机构,与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为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故答案为B项。通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全国驿站的中央机构;台湾在清朝可是设省。
考点:元朝的行政制度
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如设置宣政院负责民族和宗教事务,管辖西藏,是和中书省并列的机构之一。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三省制是在隋唐时期正式建立;C不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是秦朝的制度而非汉朝的发展;D不对,一省制是在元朝时期实行。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五方的地方势力。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通过建立“中朝”(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实行刺史制度和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选拔统治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同时因为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宋朝(着重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唐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①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划归“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权力(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三司掌财权,宰相仅剩行政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削弱地方节度史权力,避免了唐五代以来武人割据、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派转运史到各地管理财政,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实行禁军轮换制等。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削弱相权;后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杯酒释兵权”后,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在加强军权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4、元朝的行省制度: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内置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但由于行省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对中央集权造成一定影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元代最先施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此后一直延续至今,这与题中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相符合,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是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1分)
(1)秦朝(1分)。三省六部制(1分)。唐朝(1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明成祖(或朱棣)(1分)。清朝(1分)。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D.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其地位的下降和皇权的上升,也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所以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