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20年必看版)(十)

时间:2021-06-24 05:15: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2、综合题  (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1分)这种共同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分析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2分)其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3、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4分)
(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
(4)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各属于哪一类? (2分)



4、选择题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A.私塾
B.太学
C.书院
D.县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