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1-06-24 05:13: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参考答案:(1)题目(3分)
题论相符,确切明了,有新意(3分)
题论基本相符,有议论色彩(2分)
题论不太相符(1分)
(2)观点(12分)
一类:开头能突出中心观点,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突出(4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紧扣中心观点(6~8分)
二类:开头能提出中心观点(3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有分层观念,能够说明主题(4~6分)
三类:有观点(2分),分层论证,比较能够说明主题(2~4分)
(3)史实(12分)
一类史论结合好,涉及史料10~12则,史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10~12分)
二类史论结合比较好,涉及史料8~10则,史料能够说明主题(7~9分)
三类能够史论结合,涉及史料6~8则,史料可以说明主题(3~6分)
(4)文字表达(3分)
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扼要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拒绝了郑氏集团的请求,并派施琅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与福建,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第36届(2011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天河一号”,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美洲虎”(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天河一号”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这反映出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发展也大踏步的前进,故B项正确; A、C、D三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被日本侵占的沦陷区的民族企业大量内迁的现象;依据所学知识,这次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近代的工业布局,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的物资供应。故选D,其他三项说法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为此,统治者确定的治国指导思想是(?)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秦王朝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但最终因暴政而亡,这证明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实行“仁政”的观点, 故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观点,C项虽是孟子主张,但与题意不符,D项是法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