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30 07:22: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在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
材料二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摘编自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可以说,由于现代化的属性决定,思想解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摘编自杜艳华《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时务报》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的认识。


参考答案:(1)特点:虽名为“报”,实为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
作用:对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做了舆论上的准备;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2)效仿:开展新文化运动。
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打破了对斯大林模式的崇拜,促成了思想解放;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成了思想解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促成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可归纳特点;可从对旧思想的冲击、对新思想的宣传、对戊戌变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等方面去概括作用。第(2)问仿效欧洲文艺复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意义可调用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主要根据《论十大关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等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60年代之后,首先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而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所以④项错误,不能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由于其自身战争的需要而对中国它的占领区的经济进行大肆破坏,所以当时的一些爱国人士呼吁民族工业内迁,这是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再认再现能力。四个选项分别代表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贸组织。欧盟成员国为发达国家,不具备南北合作特征,因此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倡导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不具备大国主导显著特征,故排除B项。世贸组织是全球性经济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组织,排除D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且美国具有主导地位。因此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尊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与法家强调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思想相一致,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体现的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明显都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BCD。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