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0-08-30 07:22: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发言材料,材料中有“一边倒”“求同存异”“日内瓦会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B.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发言材料的关键词即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
2400万
5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115.13万
1911
1175.05万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末,导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国际格局的变化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④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末,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带来的
新技术,跨国公司的推动,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等,都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
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丙.“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丁.“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
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派别不同,这一位是:
A.丁
B.丙
C.乙
D.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都属于儒家思想;丁是墨家思想。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花八门(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描述的外来食品摆上中国餐桌,是在鸦片战争后,据此可知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