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21:15
1、选择题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 表明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强制的力量和暴力的作用,者和韩非子的法制观念相一致,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基本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一、有教无类,二、因材施教,三、启发诱导,四、为人师表 .题目中指出“教育公平”是强调人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符合孔子“有教无类”主张。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主张,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本题题目从“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作为切入点,在中国,不分民族,性别,适龄儿童都可以入学,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
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来自吴定的《示诸生书》。阅读主要弄清材料的大意。《宋史》:纪传体宋代史,元代脱脱、阿鲁图领衔编撰。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标准。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大派,四名代表人物。濂:指濂溪先生周敦颐;洛指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关指关中讲学的张载;闽指闽中讲学的朱熹。罔非:无非,无不。黯然:隐晦地,私下。心性:中国哲学范畴。程朱理学认为“性”本身即天理,是客观的;“心”又包含了“性”,具有天赋观念(即理),但心与性仍有区别,如程颢提出“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知识与真理只须在人内心求得。这篇文章教导学生不要随俗仰俯,要有涧松美玉般的坚强意志,不图虚名,不怕讪嘲排挤,“卓然蹈道学之实”。这里所说的道学,仍是程朱理学,文中对宋代理学昌盛时代的向往,对明清道学每况愈下的愤慨,无不反映了作者维护封建正统思想的立场。“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一时从其游者”,“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理学成为儒学正统。因此选择C。材料的道学属于儒学的范畴,与道家、道教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B。隋唐时期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 )
A.鲁国的官办学校
B.儒家讲学的场所
C.最早的官办学校
D.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中讲到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处应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打压儒学;b处应是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等思想,推动儒学发展;c处:“三教合一”;D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