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8-30 07:19: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评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C.都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D.都体现了权力的互相制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设立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此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明太祖认为相权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下令废除丞相。由此可以看出,丞相的设立和废除,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A。
考点:宰相制度
点评:丞相的的废立,是君权和相权之争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加强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依据所学,雍正帝时,为筹划西北战事,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决策权由皇帝一人掌握,其运作机密性高。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       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可知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的表述正确;晋文公召周天子是对礼乐制度的破坏,“狩”字,表达了作者对“分封制”下天子权威的的维护,因此②正确。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的表述太绝对;④历史是客观的真实的,不能说成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兼考历史研究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等信息可知,元朝在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C,A、B是从军事和政治考虑,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江浙、湖广、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2)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和廷尉分别掌管什么职责? (4分)
(3)周亚夫先后被封为条侯和车骑将军的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政治有何影响? (4分)


参考答案:(1)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4分)
(2)太尉掌管军政,廷尉掌管司法。(4分)
(3)由注重血统出身转向注重才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可以得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尉掌管军政,廷尉掌管司法。
(3)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