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16:46
1、判断题 四川著名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通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人民大宪章”指的是《共同纲领》。为了筹备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C.“文革”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反映晚清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当主人要暗示送客之意时就会“端茶送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B.只限于官场范围的行为
C.是中国传统食俗的延续
D.是近代国门大开后的行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端茶送客”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食俗。晚清时期,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但仍然出现“端茶送客”,说明这是中国传统食俗的延续。“端茶送客”是中国古代传统食俗,故排除AD;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秦朝贯彻了法家的思想;B不对,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是在文景之后的汉武帝时期;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而且表述过于绝对化;D正确,根据题干“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可知作者是指出法家思想的局限,忽视道德建设。
点评: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是指教育考试制度,这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重新采用的教育制度,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 C D三项均是改革开放以后制定的重要教育战略。
点评: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方面:①1949年-1965年,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②文革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