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8-30 07:14: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八一九”事件评述错误的是
[? ]
A.直接原因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B.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C.“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D.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些人名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就下列名字按出生的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钱红卫
②孙建国
③李开放
④周跃进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 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 ]


A.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B.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C.预示了苏联国内社会转型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