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13:00
1、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B、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C、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D、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粮票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产量的稳步增长,生活物资日益丰富,粮票制度逐渐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我国政府的城市化战略等。
(2)相似之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政府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认识: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城市化应既注重外表又注重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应在城市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年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和所学史实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可以知道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选C,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