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30 07:0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董仲舒提出了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董仲舒提出了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韩非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外儒内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 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的含义是指儒家道义充斥于朝堂但国家仍然不能陷入混乱,由此不难得出韩非子是在批评儒家学说治国无方,故答案选C,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反省内心
C.存天理,灭人欲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张及特征来判断,道家“无为”符合“隐士派”的特征;法家主张变革,加强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采用,所以可称之为“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所以,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的特征;儒家强调“仁”“ 仁爱”,所以可称之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排序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将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的答案。解题方法主要有:
1:首位判断法: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即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尾端判断法:其原理与“首位判断法”相似。
3:两者比较法:在众多史实中能够判断两个或三个事件和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它们的先后顺序排除选项,以减少判断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A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