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30 06:57: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正式建交实在1979年,所以A项错误;美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所以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所以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应指
A.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终结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的历史。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缓和化。中美的接近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选A。BC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说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
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丙.“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丁.“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
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派别不同,这一位是:
A.丁
B.丙
C.乙
D.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都属于儒家思想;丁是墨家思想。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深受美国的压迫与剥削
C.苏联威胁日益严重
D.法国与西德已开始和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还是其自身经济发展。故选A。苏美“冷战”的外部环境也是诱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BC错误;D项是西欧走向联合的条件。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2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是公有制;而人民公社体制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的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