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57:24
1、选择题 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已经解体
B.体现了封建国家大大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
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所以选C;A项“已经解体”不符合史实;B项这时清政府不仅没有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而是加强控制,所以错误;D项不符合题目所述时间,所以不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均田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初税亩”
D.“相地而衰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均地分力”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租”牛客户、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所反映的都是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晋书”?王恂传》记载所反映的时间就是晋代,所以综合起来来看这主要表明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就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赵过对西汉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以下与他相关的是
A.耦犁和代田法
B.耦犁和垄作法
C.代田法和耕耙耱技术
D.撒播和代田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耦犁、代田法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而垄作法是春秋时期,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故正确选项为A项。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
点评: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时间时信息入手排除。
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时期:垄作法
2.西汉时: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随着外国经济的不断扩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人数增多
C.封建经济完全停止,资本主义得到巨大发展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同时产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