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57:24
1、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
2、选择题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
3、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4、选择题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由此可见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5、综合题 (22分)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表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 别名(部分) | 原产地 | 传入途径 |
玉米 | 番麦 御麦 | 美洲 |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
甘薯 | 番薯 金薯 | 美洲 |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
马铃薯 |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 美洲 |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
年度 | 人口数(单位:人) |
乾隆十年(1745年) | 169,922,127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185,612,881 |
乾隆三十年(1765年) | 206,993,224 |
乾隆四十年(1775年) | 264,561,355 |
乾隆五十年(1785年) | 288,863,974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