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57:03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董仲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4分)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1)提出“仁”,提倡“为政以德”
(2)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不,虽然动摇了封建通知的理论基础,但存在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得出孔子的思想之一为仁,孔子主张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依据材料“为政以德”可以得出孔子主张德治,结合所学孔子还主张克己复礼,兴办私学,开私学之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影响:董仲舒的主张满足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求,为统治者采用,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结合材料可知吴虞主张打倒孔家店,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对这种观点应加以反对,因为新文化运动虽然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批判的继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程朱理学认为存在于人体之外的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若想达到对天理的体悟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向外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实现,所以知识的获取需要向本人以外的世界寻求,故D读圣贤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而A诚敬存之是仁的思想;B、C是心学的主要主张,故答案选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但从哲学范畴上讲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而陆王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
图一 图二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和人格修养;图二“人要无为”体现了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因此B符合,其他三项不对,法家主张法治、集权和改革,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考纲
背景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井田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候重士
私学兴起
儒
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孟子
《孟子》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 ②性本善
荀子
《荀子》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道
老子
《道德经》
①万物本原是“道”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
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 ②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和节俭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物资可以理解,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4分)
(2)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2分)
(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2分)
(2)“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2分)
(3)关于万物本原“理”的得到方法不同,即“发明本心,心即理也”。(4分)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关键信息“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归纳出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二者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二者不可割裂开来,即?一方面,“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另一方面,三纲五常反映的就是“天理”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等,可知,主要考查的是心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称为“新理学”,从其质上来说,还是属于儒学。其最大不同,在于得到理的方法,即即“发明本心,心即理也”。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称为“新理学”,从其质上来说,还是属于儒学,因此,“理学”与“心学”二者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和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理 学 名 家)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是封建伦理道德;体现在人性上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对塑造民族精神曾起过积极地作用。根据以上分析,①②④都对。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B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