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56:02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壬子学制”。该学制依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体结构分为三类三段七级。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其特点是缩短了初中等教育年限,确立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相对提高了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地位。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依旧按三类三段七级设学。其特点是:(1)初等教育年限缩短一年,中等教育则延长两年;(2)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小学修业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故称“六三三制”。“壬戌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框架未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癸卯学制及中国近代学制》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代教育和近代学制的各自特点。(10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近代学制特点的时代背景。(3分)
(2)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1)汉代教育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4分,答出两点即可)
近代学制特点:注重向先进国家学习;教育体系比较完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6分,答出三点即可)背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3分)
(2)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6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2分),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可以得出汉代教育的特点即为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依据材料近代学制都是以日本或美国学制为蓝本可以得出注重向先进国家学习;都实行三类三段七级设学可以得出教育体系比较完备;依据“确立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得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以得出近代教育的背景所在。
(2)依据材料在西方近代教育一般都是由教会建立的可以得出教会起了推动作用,依据“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可以得出有立法保证,依据“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可以得出出现了专业化学校,依据“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可以得出教育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结合当时西方历史发展的现状及本着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两点及不难得出其原因为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教育;近现代西方教育·发展·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下列经典不在“六经”之列的是
A.《诗》
B.《书》
C.《论语》
D.《春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是指李贽和王夫之。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带有民主色彩,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这是三者的共同主张。明清进步思想主张没有提出建立政治制度的主张,③项说不符合史实,④中的“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说法错误,A项正确。
考点:明清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点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思想具有进步性,但也有局限性,考查还可以从局限性、评价角度发入,认识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内容与影响相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6分)
材料三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3)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4分,答出4个即可)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突出传承的作用)?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突出教化的作用)
主张: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思想的先声。(6分)
(3)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3分)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题干材料内容,本问考查《三字经》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礼、仁、义、诚、敬、孝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突出传承的作用);?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突出教化的作用)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归纳出,黄宗羲提出的政治主张,主要体现在:?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等。这些政治主张,在思想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中世纪科学终结”、“《人体结构》”、“《天体运行之道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实质上在考查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这一时期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的新变化,即:A.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B.科学领域: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字经》关于礼、仁、义、诚、敬、孝等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