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二)

时间:2020-08-30 06:54: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件。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参考答案:
⑴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3分)
⑵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5分)


本题解析:⑴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⑵材料所反映的是个人行为和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运动相比,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工业化,而工业化直接推动城镇化,所以正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才使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只是和农村有关系,当然不能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的代表证。由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时间显示是1954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此时参加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召开,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C联合国大会的召开呈常态化,与题意不符。
点评:建国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这三次会议是中国建国初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转动“金钥匙”,自贸区“合作大门”缓缓开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转动“金钥匙”,自贸区“合作大门”缓缓开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的信息说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说明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故本题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对“损刚益柔”之说,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种观点符合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意即彼此对立的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可能会变为现实的,这是道家学派老子的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