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43:07
1、选择题 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之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 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宋代的时候,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反映的问题,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依旧在传统社会踯躅徘徊。直到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站起来后的中国人更是走出了另一条不一样的民主建设之路。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传统社会”实行的是什么类型政治制度?这对当时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7分)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如何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8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政治民主建设的?(10分)
参考答案:(1)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分)
影响:使中国依然固守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步衰落;与世界的民主潮流背道而驰,拉开了差距。(4分)
(2)史实说明: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2分)
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4分)
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以失败告终;(2分)
(3)民主建设:①颁布《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人民权利;(2分)
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材料中的我们中国“传统社会”实行的政治制度指的是17、18世纪中国的政治制度,17、18世纪中国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因为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的强化时期。对当时中国造成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的影响,例如,经济方面:使中国依然固守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步衰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方面:与世界的民主潮流背道而驰,拉开了差距,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挨打。
(2)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主要是回答出武昌首义后和革命、民主有关的历史事实即可。例如,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政治民主建设主要包括颁布《共同纲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三大政治制度。特别是颁布《共同纲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做题时非常容易忘掉,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是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不同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汉初的官制,是沿袭秦朝的。秦制则是沿自列国时代。中央最高的官为相。秦有左、右,汉通常只设一丞相。丞相之副为御史大夫。武官统称为尉。中央最高的武官,谓之太尉。这是秦及汉初的制度。……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分部九卿,亦无理论根据。有大事仍合议。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
A.商朝宗法制
B.秦代郡县制
C.西周分封制
D.隋唐科举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即“封邦建国,以番平周”,由天下共主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授民”、“授疆土”,从而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当时山东省被分为齐鲁两个诸侯国,所以山东又被称为齐鲁,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3分)
参考答案:(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2)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1)根据材料一“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是“得赋敛”。可知,受封王侯的权利,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就是导致中央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威胁中央。
(2)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依据材料找答案,答案就在材料中,本问较容易。根据“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可知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根据“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可知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根据“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知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是王国与汉郡无异。即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王国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