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40:59
1、判断题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立意深、角度新,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论述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连锁式发问的题目,必须准确地答好第一问。此问回答不准,后几问就会随之答错。要准确地答好第一问,必须搞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中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这三方面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变化。只要明确了“经历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四个步骤”,第二问中第一步骤的原因、核心和结果就有了准确可靠的基础。第二问是全题的重点,必须逐项分析归纳,认真答好。题目的最后一问,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要注意“据此”二字。总结第二问的答案要点,不难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疑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上海和长江流域地区进一步发展,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浦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 ]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讲话。下列各项中关于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新的概括
B.谈话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
C.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D.谈话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途中发表一系列讲话,史称“南方谈话”,被选项中A B C三项均是南方谈话的内容,而D项来源于1982年《关于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不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故答案选D项。
点评:高考对邓小平理论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③“一国两制”思想;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对其的考查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将其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综合起来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党的十二大开始提出这一理论,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理论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