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6:32:34
1、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史实,联系教材可知,自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了,而BCD三项内容都旨在协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但不是其开端,答案为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教小,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全面准确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说明
A.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B.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C.“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D.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煤、刚产量大幅增加,工业产值和重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从材料信息“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可排除A、D;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项错误。故选C。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6分)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到960年北宋王朝建立,这一段将近1200年历史区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大思潮悉数登场,……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共同展开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内容。
——宋志明《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
(1)历史上,儒学也被称为儒教,与道教、佛教并称三教。学者考证“儒教”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儒教”概念的原因。材料中“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分)
(2)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19世纪末的康有为对待“孔教”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各有何重要意义?(8分)
(3)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8分)
(4)1951年,美国驻缅甸大使大卫·基观察到:缅甸85%人口是虔诚的佛教徒。据此,他认为,对缅甸佛教事业进行援助会赢得缅甸人的好感,取得“多于军事或经济援助几倍以上的成效”。随后,美国国务院批准了“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建议,并拨出款项予以支持。简要分析美国这一措施出台的相关背景。(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董仲舒融合黄老、法家、阴阳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神化君权,使儒学神学化。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对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2分。共4分)
影响:三教合一,理学产生。(2分)
(2)陈独秀:宣传“打倒孔家店”,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2分)动摇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等,将西方政治理论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为维新变法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促进维新思想的宣传。(2分)
(3)政治: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精神独裁,沉重打击天主教势力;(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促进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科技:天文学革命和牛顿力学体系,使人类进入近代科学时代,冲击了教会的文化统治。(学生答题只写重大事件名,而不写主要影响,每点只给1分。)
(4)背景: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和霸权政策(或:美苏冷战,两个阵营的对立斗争。);
②新中国建立,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以等于是要求分析儒家学说在汉代被称作“儒教”的原因,而宗教是具有神权色彩的,所以等于回答汉代儒家学说上升到了宗教的层面,具有了神秘色彩;根据所学可以知道,汉代董仲舒融合黄老、法家、阴阳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使之具有了神权色彩的,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具有了独尊的地位,因而出现这样的说法。影响:应该结合所学,三教辩难和融合在宋代形成了理学,这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不同: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思想;而在19世纪末的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用孔子的名义来宣传。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意义:只要考生对前面的史实熟悉,就不难得出结论。
(3)题目要求“结合史实分析”,而且给出了答题角度,即“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再结合题目要求的时间“15世纪到17世纪”,考生只要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实回忆上来即可回答。需要注意的是列举出史实之后要做简要分析。
(4)背景:根据题目所述“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信息可以知道,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反共的需要,再结合所述时间1951年,就可以知道这时国际范围内,美国正在推行霸权政策,美苏之间正处于冷战状态,再加上新中国刚刚建立,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美国这么做是完全为其霸权政策服务的。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 ④提出道德即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所以排除不含此项的A、C两项,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一样,都以“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