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30 06:32: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史实,联系教材可知,自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了,而BCD三项内容都旨在协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但不是其开端,答案为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教小,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全面准确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说明
A.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B.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C.“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D.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煤、刚产量大幅增加,工业产值和重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从材料信息“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可排除A、D;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项错误。故选C。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6分)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到960年北宋王朝建立,这一段将近1200年历史区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大思潮悉数登场,……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共同展开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内容。
——宋志明《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
(1)历史上,儒学也被称为儒教,与道教、佛教并称三教。学者考证“儒教”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儒教”概念的原因。材料中“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分)
(2)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19世纪末的康有为对待“孔教”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各有何重要意义?(8分)
(3)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8分)
(4)1951年,美国驻缅甸大使大卫·基观察到:缅甸85%人口是虔诚的佛教徒。据此,他认为,对缅甸佛教事业进行援助会赢得缅甸人的好感,取得“多于军事或经济援助几倍以上的成效”。随后,美国国务院批准了“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建议,并拨出款项予以支持。简要分析美国这一措施出台的相关背景。(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董仲舒融合黄老、法家、阴阳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神化君权,使儒学神学化。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对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2分。共4分)
影响:三教合一,理学产生。(2分)
(2)陈独秀:宣传“打倒孔家店”,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2分)动摇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等,将西方政治理论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为维新变法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促进维新思想的宣传。(2分)
(3)政治: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精神独裁,沉重打击天主教势力;(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促进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科技:天文学革命和牛顿力学体系,使人类进入近代科学时代,冲击了教会的文化统治。(学生答题只写重大事件名,而不写主要影响,每点只给1分。)
(4)背景: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和霸权政策(或:美苏冷战,两个阵营的对立斗争。);
②新中国建立,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以等于是要求分析儒家学说在汉代被称作“儒教”的原因,而宗教是具有神权色彩的,所以等于回答汉代儒家学说上升到了宗教的层面,具有了神秘色彩;根据所学可以知道,汉代董仲舒融合黄老、法家、阴阳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使之具有了神权色彩的,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具有了独尊的地位,因而出现这样的说法。影响:应该结合所学,三教辩难和融合在宋代形成了理学,这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不同: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思想;而在19世纪末的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用孔子的名义来宣传。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意义:只要考生对前面的史实熟悉,就不难得出结论。
(3)题目要求“结合史实分析”,而且给出了答题角度,即“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再结合题目要求的时间“15世纪到17世纪”,考生只要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实回忆上来即可回答。需要注意的是列举出史实之后要做简要分析。
(4)背景:根据题目所述“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信息可以知道,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反共的需要,再结合所述时间1951年,就可以知道这时国际范围内,美国正在推行霸权政策,美苏之间正处于冷战状态,再加上新中国刚刚建立,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美国这么做是完全为其霸权政策服务的。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 ④提出道德即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所以排除不含此项的A、C两项,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一样,都以“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