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8-30 05:56: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于5月中旬在青岛举行,成为青岛历史上承办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据悉.此次APEC贸易部长会议是继2001年在上海举办之后,时隔13年第二次在我国举办,APEC创办的宗旨是
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贸易身由,以促进社会进步
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
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贸易身由,以促进社会进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和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是欧盟。“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才是APEC创办的宗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 (? )
A.铁路
B.航运
C.航空
D.邮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铁路因为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形响是(?)
①有利于促使英国进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千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奔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民主政体的建立,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对欧洲和北美地区及其他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据此回答题
小题1: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小题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小题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小题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5: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小题6: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A


本题解析:
小题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小题2: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不能说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因此排除④。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由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小题3: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C不属于儒家经典,而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著作,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小题4:汉武帝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点评: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题5:“竹帛烟销”指秦始皇焚书坑儒;“山东乱”指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首领人物,俩人都识字不多。
点评:全诗大意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秦始皇本想用愚民政策制止老百姓^造**,但是^造**的刘邦和项羽却是不爱读书的人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句诗常用来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往往受到应得的惩罚。
小题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点评:思想学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历史学虽是一门实证性学科,但实证性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不能不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炼……。这一观点体现了? (?)
A.研究历史要处理好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关系
B.历史研究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
C.历史研究必须走“实证性”的道路     
D.历史学的研究必须多召开学术研讨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