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30 05:52: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8分)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4分)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史实:①思想:儒学发展为理学;②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文学: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④艺术: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4分)区别: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宋代只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和繁荣。(4分)含义:中国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仅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构建了近代资本社会理想蓝图。(4分)
(2)表现: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任答3点得3分。如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也可。)


本题解析:(1)首先分析第一小问,列举宋代的成就即可,思想上儒学发展为理学;科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文学上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艺术上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从不同角度作答即可得分。
(2)本题实质上是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题干中近代中国人,用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由此可知是用西方的现代化来拯救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抵抗派,但是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大规模举措。首先是洋务派展开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接着是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希望能够救亡图存,然后维新办法失败后,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觉醒,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使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最终成功,在中国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不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种种倒行逆施的举措引发了国人极大的不满,这些使得激进派开始企图通过新文化运动来试国人的思想开始进步。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本题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产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提倡重农抑商
B.主张学习西方
C.反对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
①                ②
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小题2】战国时道家、法家及兵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3分)
【小题3】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不得照抄原文)
儒学自西汉起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小题4】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采取哪些态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孔子。(1分)②孟子。(1分)
【小题1】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3分)
【小题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主要原因:儒学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1分)
【小题1】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民族气节,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思想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汉代儒学改造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小题1】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小题1】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
【小题1】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与上述绘画风格相关的思想应是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当中的“‘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可知这是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故选A。
考点 :百家争鸣
点评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据此回答题1.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5.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6.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E.①③④
F.①②④
G.①②③
H.①②③④
I.《诗经》
G.《春秋》
《韩非子》
《礼记》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1. D
2. C
3. C
4. D
5. C
6. A


本题解析: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考点:董仲舒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不能说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因此排除④。
考点:董仲舒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由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C不属于儒家经典,而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著作,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儒学
点评: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汉武帝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考点:儒学
点评: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5.“竹帛烟销”指秦始皇焚书坑儒;“山东乱”指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首领人物,俩人都识字不多。
考点:儒学
点评:全诗大意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秦始皇本想用愚民政策制止老百姓^造**,但是^造**的刘邦和项羽却是不爱读书的人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句诗常用来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往往受到应得的惩罚。
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考点:儒学
点评:思想学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