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十)

时间:2020-08-30 05:47: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乃棉花尽归商贩”,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③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④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就开始跨入了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金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旧石器时代在古地理学上是指人类开始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文明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通常以原始族群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并通过收集植物和猎取野生动物维生[6]。尽管在此时代内人类也使用木质和骨质工具,但旧石器时代的典型标志是使用了借由敲打石头制成的石质工具。尽管其他材料,如皮革、植物纤维等亦适合制成工具使用,但由于其性质使然,此类材料未能有更广泛的应用。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2、发明了陶器3、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由此判断选B. 金石并用时代又称铜石并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类开始运用金属器物(以铜器为主),但因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沉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
       
A.青瓷盘
B.珐琅彩
C.白瓷碗
D.铜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古代始终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
A.市场初显专业化
B.已经出现了晓市、夜市
C.交易场所按商品种类区分
D.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曰昃(太阳偏西)而市、朝时而市、夕时而市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先秦时期的“市”是按时段的。而百族为主、商贾为主、贩夫贩妇为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先秦时期的“市”是分人群交易的,综合起来来看,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先秦时期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首先排除A,题干“争布商如对垒”充分说明竞争激烈。棉布一种农产品不等于所有农产品,所以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此题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情况,排除C,题干强调富商动用的白银数目巨大,可以说明D,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由材料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与其强调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