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十)

时间:2020-08-30 05:4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B.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A、C、D项都是南方谈话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题内容的理由是

[?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会议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对其发展原因归纳最准确的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对外开放 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④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4分),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4分)?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2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哪些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2分)?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2分)?
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4分)
(2)不足:限予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 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4分)
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2分)
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2分)
(3)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2分)
(4)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利益出发。(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为凤阳小岗村发展变化的表现,依据时间1979年可以知道是在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