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5:23:54
1、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嘉靖《太康县志》:明期后期(幕富之家)男子服娜绮,女子饰金珠,是曹朴拟无涯,遗国家之禁也。”(明)范滚《云间据目妙》卷二:(松江)嘉、隆以来,牵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登出,岁多祈事百端。”二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莱使党杂著摘抄》: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样反对“对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 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材料二:十字军东征(1096年一1291年)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对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奢华,也为意大利人开碎了东方贾易的道路。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硕布了“禁奢条例分,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宾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成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杜会大摆是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裁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范广寅《丈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中后期和十四、五世纪欧洲社会消费观的共同特点以及各自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不利影响。据此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逾越社会限制,崇尚奢侈消费。(3分)
背景:明朝中后期: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 统治集团生活腐朽。
③市民阶级的产生。 ④消费观念的变化。(6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十四、五世纪的欧洲:①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 ②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③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④十字军东征增加了财富积累。 ⑤古代东方奢侈消费的影响。(6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2)共同点:①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②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④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8分)
消费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牵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登出,岁多祈事百端。”二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材料二中“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奢华,也为意大利人开碎了东方贾易的道路。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可知,中国明朝中后期和十四、五世纪欧洲社会消费观的共同特点:崇尚奢侈消费。还有“但是强烈的成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可知:逾越社会限制。
背景要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中国明朝中后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统治集团生活腐朽。社会风气方面:市民阶级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十四、五世纪的欧洲:经济: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十字军东征增加了财富积累。文化方面: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社会风气: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外因:古代东方奢侈消费的影响。
(2)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不利影响:首先是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造成了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次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而且对当权者还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我们今天应该树立的消费观:戒奢从简,反对铺张浪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寒假作业改编)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官府对商人征收重税,故徽商不愿称老板。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阅读下列表格:
年 代 | 唐元和初年 | 北宋治平年间 | 南宋初年 | 元朝中统四年 | 明朝永乐初年 |
铁年产量 | 207万斤 | 824.1万斤 | 2162144斤 | 584 4000斤 | 19575026斤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排除B,表格中没有与中国相比较的其它国家。冶铁业不代表整个手工业,C项以偏概全,排除。铁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但不是根本问题,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到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度考查的话,说明了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从宏观角度把握表格反映的现象,由现象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清前期,景德镇某御窑厂有雇工300余人,其中圆器头、雕削头等工是“计工给食”,“其余工作头目雇请,俱给工价。”“御厂所制瓷器,大半备以回贡(回赐给来进贡者),故大内(皇宫)颁样烧造。”该窑厂
①属于官营手工业 ②产品主要用于皇室日用
③采用机器化生产 ④产品主要用于朝贡贸易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计工给食”,“其余工作头目雇请,俱给工价。”“御厂所制瓷器,大半备以回贡(回赐给来进贡者),故大内(皇宫)颁样烧造。””可知该窑厂属于官营手工业,产品用于皇室日用和朝贡贸易,
仍然采用手工生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开始出现平民化趋势
③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朝廷官僚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