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5:23:54
1、选择题 赵过对西汉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以下与他相关的是
A.耦犁和代田法
B.耦犁和垄作法
C.代田法和耕耙耱技术
D.撒播和代田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耦犁、代田法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而垄作法是春秋时期,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故正确选项为A项。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
点评: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时间时信息入手排除。
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时期:垄作法
2.西汉时: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
(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
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官营手工业,其目的分析依据: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其特点分析依据: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从性质、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匠户制度,依据材料中“工之子恒为工、莫不继事、家传其业” 和“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的是父子相传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应从经济上寻找。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表明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哪一特点?( )
A.农业生产具有盲从的一面
B.农户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C.技术含量的低下和简单
D.农民生活无忧,幸福洒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含量不高,简单易学;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本题易错选A,但是题干体现的不是生产盲从的问题,而是技术模仿的问题,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农业
点评: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唐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去从事商业活动,只是反映商业的发展情况。因此,④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士”与“商”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四民秩序的一个重大变革,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明清社会的实际状态。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