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30 05:21: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A.社会背景的需要
B.本人经历的体会
C.历史经验与教训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宋不是在农民战争推翻前代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通过发动兵变夺权的。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
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3分,其中措施2分,影响1分)
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3分,其中措施2分,影响1分)
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分,其中措施1分,影响1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注意审题和课本知识的准确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6分)
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


参考答案:
(1)权威:利用整合秦国文化观念;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4分)
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派徭役、兵役,加速了人口增长,为秦国国力的强大奠定基础。(2分)
(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
出发点:苏轼站在大官僚的立场上,借评说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4分)


本题解析:(1)权威:根据材料一中的“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所学商鞅变法中的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等内容可以得出答案。作用: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则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纷争、割据混战的史实去分析即可。
(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可知苏轼的观点是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出发点: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以从北宋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层面去分析,苏轼之所以提出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中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几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
(1)从图一和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
(2)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


参考答案:(1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 )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泰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这一改革措施是指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凡是说汉化,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之类的措施,产生的作用都是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其实ACD和题目的主旨毫无关系,所以本题答案是 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