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30 04:5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汉代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选C。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与市场联系较少;为了糊口生存,农业者和手工业者辛苦劳作。因此AB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2分)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2分)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2分)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      ;图12: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2分)
A.棉织品
B.毛织品
C.麻织品
D.丝织品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2分)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基本特征:精耕细作。(2分)(言之成理给分)
(2)① 图11:制瓷业;图12:冶铁业。(2分)(言之成理给分) 
② D。(2分) 
③ 特点: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答出1点,即给2分)
(3)宋朝。(2分)(答“北宋”、“两宋时期”均给分)
(4)城市商业繁荣;形成专业性市场和手工作坊。(2分)(答出1点,即给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杭州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杭州城的商业已经突破了唐朝时期的“日中为市”和在专门的市中进行交易的限制,允许商人经商,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故选B。A项明显错误,宋朝打破了时间的限制;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售卖商品种类繁多;D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是满族皇室需要。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在农村也出现了草市,还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明、清(前期)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同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等方面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稳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2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2分)。西欧: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2分)
(2)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迁移能力。据材料一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农业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落后的原因之一。据材料二可知是重商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驱使下,修不断对外扩张,广建殖民地,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和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即为建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对于在外交上,即为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的全方位的外交,主要有恢复联合国的席位;不结盟政策;建立上合组织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合组织;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