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08 06:26: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包括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破坏? ④物资缺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的理解,要牢记有关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但收效甚微,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
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
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说的是在经济改革初期,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准确的认识造成了对商品经济的抵制的现象,但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作用下,改革开放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在探索中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ABC项均正确。D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的地方抵制中央决策的问题,属于理解错误。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摸着石头过河,人民群众在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去到南洋,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7分)


参考答案:
(1)统治者的政策导向;经济谋生的需要;因战乱而被迫逃难。(3分)
(2)评述: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迁居城市在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长足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7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从材料“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中可以得出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其主要形式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长江三角洲”这一地理名词可知它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因此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