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08 06:26: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47年6月,率领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刘伯承 陈赓
B.刘伯承 邓小平
C.陈毅 粟裕
D.刘少奇邓小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因此选B.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反攻阶段:共产党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进行反攻,刘邓等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反攻阶段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决战阶段:进行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阅读下图,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A.革命任务
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
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在农村便于发动农民,实现工农联盟。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矛盾有两对
B.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D.中外民族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D项则认为中外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是不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A.清政府中国战败
B.《辛丑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耻”应是指外来的侵略活动,根据时间20世纪,可判断出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故B项正确。
考点:《辛丑条约》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往往这类型的解答须抓住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及时间、地点等信息。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