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8-08 06:23: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这座城市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街上开了多家南食店、川饭店,市场里可以买到从东南运来的土产。来自南方的士大夫因此不用担心无法适应北方的饮食,还可以饱尝南方各地的美味。这个城市是
A.西晋的洛阳
B.唐代的长安
C.宋代的开封
D.元代的大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代开封城市坊不分,商店林立,又位在运河(通济渠)上,南北交通发达,曾是后梁、晋、汉、周之都城;D中元代大都虽也市坊不分,但位在运河起点,南来北往不如开封,除金人建都中都外,元代大都算是开建,不是好几代建过的都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中,冯子材和刘铭传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地点分别在(?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抗击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冯子材在镇南关、刘铭传在台湾抗击外国侵略者。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针对有人认为慧星的扫过、流星的坠落意味着灾难的降临、人类生命的殒落的唯心说法,古代直接批判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 ①、荀子 ② 王充?③ 范缜 ④ 黄宗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进步的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特点的掌握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可见荀子对题干中的唯心说法是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的,故①应选;王充是东汉前期人,是我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可见王充也对题干中的唯心说法是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的,故②应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A。同时我们应通过此题了解其他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范缜是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在《神灭论》一书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这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极力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2分)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分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知,“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分析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等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但是“英俄两国出现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所以特别强调民族主义。
(4)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