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8-08 06:00: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田开阡陌封疆”打破了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动摇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故选D。A项是说的文化封面;B项说的是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C项是地方体制的改革。ABC三项都未从经济的角度呢进行分析,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鞅变法在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些措施都有力的破坏了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变化不是的上层建筑的改革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C.俸禄制取代封邑制
D.中央集权制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四个选项中,A项为经济基础;B、C、D三项属于上层建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了取代奴隶制的行政区制度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出现和壮大
D.初步建立起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极易把商鞅变法的原因和结果混淆。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奖励耕织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及小农经济体制,建立县制取代分封,强化了中央集权。从商鞅变法的内容看,A、B、D都是商鞅变法的结果。只有C是商鞅变法的出现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说明商鞅的法令已经为人民所熟知;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C不对,符合事实,但不是题干的核心思想;D不对,与事实不符。
点评: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前后,有人主张“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这一
观点代表着哪一阶层的利益?
A.奴隶主贵族
B.新兴的工商业者
C.平民和奴隶
D.卿大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的意思是效法古
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得知这是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